薛朝立(1911—1929),河南许昌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许昌县早期农民运动的发动者和组织者。1926年根据党的指示,他在许昌县司堂村一带,积极发展党团组织,开展农民运动,成立农民协会并任农会主席。在他的带动和影响下,附近20多个村庄建立农民协会,会员发展到2000多人,以司堂村为中心的农民运动迅速高涨起来。1928年2月12日,在他的指挥下,许昌县司堂农民暴动爆发。这是党在豫中领导的最早的农民武装暴动。上海《申报》曾进行报道,轰动全国。但在国民党反动派和土豪劣绅的围剿下,暴动最终失败。
薛朝立,1911年3月19日出生在许昌县磨李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5年考入省立许昌第十四中学,为探讨革命道路,让更多同学懂得革命道理提高觉悟,在进步老师谷迁乔和郭述申帮助下,薛朝立和同学张梦梅创办了《旭光》壁报,自己亲自组稿、撰稿、抄稿。《旭光》壁报不仅激发广大同学的革命热情,也培养了他的文字表达能力。他的一篇以《雪》为题的文章,抨击社会不平,抒发自己要做“冰天雪地中的阳光”的革命豪情和志向,在同学中引起强烈反响。
在校其间,薛朝立积极参加示威游行、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声讨日英帝国主义残杀中国工人、学生的暴行;组织募捐,支援上海工人的罢工斗争;与同学深入大街小巷查禁日货,将抗拒查禁日货的个别不法商人游街示众。当时北京的《晨报》和上海的《申报》对许昌的声援活动进行了报道。
司堂农民暴动纪念碑
1926年4月,薛朝立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受组织委派他回到许昌县司堂村一带宣传发动农民群众,在司堂村召开群众大会成立农民协会,被推选为村农民协会主席。11月,薛朝立转为中共正式党员。1927年春,薛朝立当选为杜寨区苏维埃政府主席。此后,在更大范围内领导农民群众与当地的地主、土豪劣绅作斗争。
1927年5月29日,武汉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胜利到达许昌。为迎接北伐军,薛朝立组织农会武装,在铁路沿线袭扰溃散奉军,收缴枪械、弹药,以实际行动支援了国民革命军北上。
1927年9月,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河南省委拟定了《河南目前政治与暴动工作大纲决议案》,要求中共许昌县委组织领导以司堂村为重点的农民武装暴动。10月,省委决定在许昌建立以省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张景曾为书记的豫中地区特别工作委员会。随后,县委书记李杜和省委派来的陈云登先后来到司堂村一带,和薛朝立一起发动群众研究武装暴动问题。
1928年临近春节时,中共豫中特委在许昌县召开豫中地区京汉铁路沿线各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通过了豫中沿京汉铁路的各村农会于3月1日举行武装暴动,一举夺取胜利的决议。但因形势突变,李杜、陈云登、薛朝立等决定立即成立暴动指挥部,提前举行暴动。2月12日上午,他们组织100多名自卫队队员,在薛朝立的带领下,捉拿并就地处死了于金池等恶霸,分了他们的粮食和家产,暴动取得初步胜利。广大贫苦农民热烈拥护农民武装纷纷参加,土豪劣绅闻风丧胆。随着武装暴动的胜利发展,暴动指挥部按照薛朝立的建议,向靠近京汉铁路的孟店村进发,掀起更大规模的武装暴动。司堂农民武装暴动共坚持了3天。15日凌晨,国民党许昌县当局调集两个团的兵力,在地主武装的配合下,向农民暴动队伍发起了进攻,由于敌强我弱暴动队伍被冲散,县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分散隐蔽继续斗争。暴动失败后,薛朝立辗转到临颍、郾城等地,开展农民运动,组织武装斗争。
1929年1月,省委把他调到开封担任省委秘书处的技术书记,编印省委的文件、报刊,并设法发送到全省党的组织。任务既危险又艰巨,薛朝立毅然接受了组织分配的任务,自编、自印文件、报告和报刊,印好后躲过国民党军、警、特务的盘查把省委的指示发往各地。
1929年9月,由于叛徒出卖薛朝立被捕。在狱中,敌人许以高官厚禄遭他严词拒绝,恼羞成怒的敌人将其杀害于开封曹门刑场,薛朝立英勇就义,年仅18岁。
图文:王彦
审核:张培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626号
豫ICP备19008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