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建华,原名贺仲莲,河南省许昌县(现建安区)人。1908年3月17日,贺建华出生在河南省许昌县贺庄村,幼年因其父贺升平赴日本东京早稻田大学求学,与母亲一起跟随祖父在农村生活。1915年,贺建华随母亲迁往北平,并入小学读书。
1927年,19岁的贺建华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同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校期间,他和学校的进步人士以采集植物标本为掩护,调查了解许昌县部分农村的情况,并向群众讲解革命道理,播撒民主革命的火种。
1932年,贺建华被北平地下党组织派到秦皇岛,任地下党支部书记,组织工人和学生运动。1933年,贺建华以其父贺升平的名义创办私立许昌灞陵中学,并被任命为许昌县教育局局长。他利用合法身份为掩护,积极开展党的地下活动,为很多党员和进步人士提供有效保护,为革命做了大量工作。
许昌私立灞陵中学旧址
1936年,贺建华担任中共许昌中心县委书记。“一二·九”运动后,贺建华等人按照上级部署,开始以许昌为中心,秘密组织“中华抗日救国北路军”进行武装暴动。由于叛徒告密暴动夭折,贺建华等人被捕。在狱中的一年多时间里,贺建华屡遭严刑拷打,但他始终坚贞不屈严守党的机密,后在组织多方努力营救下获释出狱。
1938年秋,伤病未愈的贺建华就积极要求恢复工作。经他再三恳请,中共河南省委派他到豫鄂边区腹地的经扶县(新县)做党的地下工作。
在豫鄂边区战斗的8年,是贺建华一生中最艰苦的8年,也是他功绩最显著的8年。8年间,他历任中共罗礼陂孝中心县委书记、豫鄂边区行署秘书长、鄂东专署专员、鄂南专署专员、鄂东行署主任等职。他积极宣传党的抗日主张,组织带领广大农民开展艰苦的对敌斗争;他开辟与巩固抗日根据地,扎实开展群众工作,减租减息、发展生产。他几乎忘掉个人的一切,全身心投入繁重的工作。
1946年春,国民党部队包围豫鄂边区,贺建华临危不惧,坚持要留下来在大别山一带开展敌后游击战争,掩护大军突围。在中原突围战斗中,贺建华带领部分地方干部,充分发挥地熟人熟的优势,在蕲春县西北部仙人冲一带的崇山峻岭之中与敌人周旋。后因叛徒告密,贺建华等人终因寡不敌众,不幸落入敌手,惨死在敌人的屠刀之下,时年38岁。原国家主席李先念给贺建华父亲的信中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贺建华同志在豫鄂边区敌后坚持游击战,这一段是很艰苦的、有功的,在蕲春牺牲是英勇的,他的牺牲是革命的损失。”
贺建华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用鲜血和生命实践了入党誓言,为开辟和建设豫鄂边区根据地作出了巨大贡献。饮水思源,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革命先烈,使之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强大动力。
图文:王彦
审核:张培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626号
豫ICP备19008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