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创造了近代中国以弱胜强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从8月15日起推出六集大型广播系列节目《人民的抗战》。节目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民抗战、港澳台侨抗战、工业抗战、交通抗战、文化抗战等六个维度,通过采访抗战老兵、抗战亲历者家属以及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学者,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画卷,真实再现那段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伟大壮举。敬请关注收听。

14年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书写不屈的抗战史诗;
14年前仆后继、血战到底,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4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中国人民在烽火岁月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广播系列节目《人民的抗战》
80多年前,当日寇的铁蹄踏破祖国的大好河山,在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文化艺术领域的作家、画家、音乐家和表演艺术家在党的领导下,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创作了大量戏剧、文学、美术、音乐、电影等经典作品,用文化的力量凝聚民心、激昂斗志,进行了伟大的文化抗战。
抗日话剧《保卫卢沟桥》剧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下,进步戏剧工作者们饱含深情、潜心创作,推出一大批反映抗战主题的优秀剧作,如《放下你的鞭子》《保卫卢沟桥》等,上演后在民众中引起强烈情感共鸣。1935年5月24日,抗日题材的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黄浦剧场首映。这部由田汉编剧、夏衍改编、许幸之执导的经典之作,以青年诗人辛白华与挚友梁质夫从流亡上海到投身抗日的成长轨迹为主线,艺术再现了九一八事变后一代知识青年的精神觉醒。作为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随着影片的热映而广为传唱。新中国成立后被确立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1939年5月11日,在庆祝鲁迅艺术学院成立一周年的音乐晚会上,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的《黄河大合唱》作为压轴曲目震撼上演,一百多人的合唱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将这部凝聚民族魂的史诗巨作精彩呈现在舞台上。话剧《屈原》(1942年)定妆照
1941年1月6日,国民党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集结重兵伏击新四军将士。消息传来,爱国诗人郭沫若愤然提笔,仅用10天时间就完成了历史剧《屈原》的创作。这部饱含爱国情怀的五幕话剧以古喻今,发出了反对侵略、反对投降的时代呐喊。1942年5月,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在杨家岭胜利召开,毛泽东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强调,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为工农兵创作。1945年4月,鲁迅艺术学院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为中共七大代表献演歌剧《白毛女》。汽灯照耀下的简陋舞台上,当“北风吹”的旋律响起,尤其是当满头白发的喜儿被救出山洞时,全场观众无不动容。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广大文艺工作者以文学艺术为有力武器,用大量经典作品鼓舞抗日军民斗志,极大凝聚振奋了军心士气,为抗战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