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到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在长达14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里,中华儿女勠力同心众志成城,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不仅创造了近代中国以弱胜强的奇迹,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为铭记抗战历史,弘扬抗战精神,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国防时空》从8月15日起推出六集大型广播系列节目《人民的抗战》。节目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民抗战、港澳台侨抗战、工业抗战、交通抗战、文化抗战等六个维度,通过采访抗战老兵、抗战亲历者家属以及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学者,生动呈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民族抗战的壮丽画卷,真实再现那段同仇敌忾、共御外侮的伟大壮举。敬请关注收听。

14年不畏强暴、浴血奋战,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书写不屈的抗战史诗;
14年前仆后继、血战到底,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
14年百折不挠、坚韧不拔,中国人民在烽火岁月中孕育出伟大的抗战精神。
★ 第四集 ★
《烽火兵工》

晋察冀军区修械所工人生产情景图
抗日战争时期,中日两国国力相差悬殊,军事实力和军工生产能力的差距尤为显著。为了打败拥有精良武器装备的日本侵略者,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只能自力更生,招募技术工人,开办修械所和炸弹厂,自己制造枪炮。

八路军总部韩庄修械所的军民在制造枪支弹药
1938年9月,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省晋中市榆社县韩庄村创建了总部修械所。在设备简陋、材料匮乏的条件下,工人们齐心协力,很快生产出了步枪和冲锋枪,开创了八路军自主生产武器装备的历史。至1939年4月,八路军总部修械所月产步枪已经达到60余支,同时完成了大量修枪任务。

黄崖洞兵工厂旧址
1939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经过半个月实地勘察,在山西黄崖洞建立了当时八路军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到1941年11月,黄崖洞兵工厂累计制造生产步枪4100余支、五〇炮800余门、炮弹2万余发。红色军工专家刘贵福还研制出世界一流的“八一式”马步枪,八路军军工部部长刘鼎成功仿制出日军50毫米掷弹筒等适合山地游击战的武器,并实现了批量生产,让八路军获得了能与日军抗衡的武器装备。

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馆藏的“八一式”马步枪
在我党领导的兵工事业逐渐发展壮大的同时,身处抗战大后方的实业家和广大产业工人同样以高度的爱国热忱和奉献精神,夜以继日坚持赶制枪炮弹药。据统计,从1938年至1945年间,重庆的兵工企业共生产枪弹8.5亿发、步枪近30万支、轻重机枪近3万挺、各型火炮1.4万门、炮弹598万发、手榴弹956万枚……为前线抗敌将士提供了坚实的军火保障,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抗战时期,重庆兵工厂生产的部分火炮
回望长达14年的抗战烽火岁月,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抗战大后方的工业抗战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篇章。从复装子弹到自制枪炮,从研制手榴弹到生产迫击炮,每一支枪、每一门炮、每一颗子弹、每一枚炮弹,都浸透着共产党人及广大军工人的初心与担当。
八十年风雨兼程,八十年沧桑巨变,今日之中国已崛起为世界工业强国。航空母舰、洲际导弹、顶尖战机等战略打击武器纷纷亮相,不仅铸就了捍卫和平的钢铁长城,更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劲动能。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军工人正以创新驱动续写新的传奇,为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626号
豫ICP备19008431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