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许昌解放75周年
红旗舞过千峰绿,风中遗韵亦铿锵。今天是许昌解放75周年纪念日,虽然当年炮火的硝烟早已在历史的年轮里消散,但战争中留下的浩然正气和宝贵精神却不曾老去。一九四八年六月七日,经过人民解放军六次浴血奋战,中原重镇许昌终告解放,千年古都迎来新生。许昌人民告别了过去的苦难,迎来了明媚的春天,开始建设自己的家园。
许昌坐落在平汉铁路中段,北控郑州南连汉口交通便利,是国民党军队南调北运的战略要地和粮食补给基地,还是连接鄂豫皖、鄂豫陕、豫皖苏三个解放区的重镇。
解放军破袭铁路
1947年7月,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12月中旬,华东野战军主力和陈谢兵团发动平汉、陇海路破击战。华野三纵奉命破击官厅至许昌段铁路,并相机攻占许昌。12月14日夜11时,华野三纵在司令员何以祥、政委丁秋生的率领下向许昌城发起总攻。总攻开始后,华野三纵20团、21团、22团、23团分别向东门、北门、南门、西门发起攻击,由于许昌城城墙高约两丈、护城河宽约五、六丈水深丈余,除城门处有桥可通外,其它地方均不能通过,加之城防工事非常坚固,造成我军进攻受阻。在战事处于胶着状态下,主攻西门的23团采取炮火与爆破协同配合,连续进行四次爆破成功炸开西门,为大部队冲进城内创造了条件,后经过13个小时激战,全歼许昌守敌,至此许昌第一次获得解放。这次战斗共毙俘敌军7000余人,缴获各式火炮70余门,汽车近百辆和一列装满弹药的火车,以及几个军用仓库和其它大批物资。《人民日报》等各大报纸都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许昌解放的消息。
《人民日报》在显著位置报道了许昌解放的消息
“许昌连”战后在西城门合影
在首次解放许昌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一支英雄的连队,就是率先突破西门攻入城内的华东野战军三纵八师23团三营八连。战斗中,指导员李华率领突击队连续实施爆破,成功炸开西城门;副连长杨佩山在炸开西门后带领战士,率先冲上西门与敌人展开拼杀,为大部队攻入城内杀开了一条血路。战后,该连被纵队党委授予“许昌连”的光荣称号。
由于解放战争整个斗争形势的需要,我军占领许昌后多次撤离,形成了六进五出的“拉锯”局面,直至1948年6月7日,我军第六次解放许昌,许昌永远回到人民手中。经过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襄城、鄢陵、禹县、长葛也相继解放。到1948年10月,许昌全境解放。
许昌解放在历史的长河中是短暂的,但矗立在世人面前血染的丰碑必定是永恒的。在岁月激流的冲刷下,信仰的力量熠熠生辉,英雄的精神历久弥新。“永恒的纪念 不朽的丰碑”纪念许昌解放75周年主题展,已于6月7日在许昌革命烈士纪念馆北馆一楼展出。此次展览通过7个篇章202张图片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岁月。
在许昌解放75周年之际,“许昌连”向许昌烈士陵园赠送了2020年在安徽铜陵庐江两地抗洪时用的连旗。
豫公网安备 41100202000626号
豫ICP备19008431号-1